查看原文
其他

这次后浪说了什么?

张永群 光明日报 2022-08-04

文|张永群

 

今年,光明日报与B站等继去年的《后浪》之后,又发布了一则演讲类视频《我不想做这样的人》。演讲的观点收集自全国各省市26所学校中955位初中生的同题作文,视频中两位初中生登台,作为真正的“后浪”表达出年轻一代的想法。


光明日报与B站等发布了一则演讲类视频《我不想做这样的人》


这次的演讲题目不是常规命题中的“我想做”而是“我不想做”,在如今的时代,青年一代有着更大的舞台,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去追求多元化的发展,尤其是对于初中群体而言,天地广阔,“想做”的可以有很多答案。但是这次他们谈的是“不想做”,是面对多元纷繁的未来他们自己要坚守的原则和底线。

 

视频中演讲的正文部分颇具现实意义,连续的表达直指当前社会和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。


 

“我不想做一个拿着锯子的人,随时随地,把人群锯成两半”,谈的是互联网上的对立和戾气,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当越来越多的低龄网民涌入互联网,该培养怎样的网络素养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;

 

“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,没有独立的人格,只有预定的人设”,则是在点名流量明星。饭圈中不乏未成年人,花大量的时间、不菲的金钱去支持心中的偶像,“饭圈文化”甚至渗透进了校园,但怎样的偶像值得去喜欢、应该怎样更好地喜欢?“没有闪光的才华,只有抛光的流量”,表达的正是属于他们的“偶像观”。


 

视频开头闪过的作文原稿,内容更贴近生活。“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”“我不想成为半途而废的人”“我不想成为一个只会复制粘贴的人”“我不想成为嘴上说着一句句努力,可却没有付出行动的人”。

 

很多“前浪”觉得自己中枪了,经过了工作的打磨已经佛系很多,如今已经成为了那个最平庸的人,每天过着复制粘贴的日子,也会放任自己熬最长的夜、涂最贵的眼霜,每逢节点立个flag然后忘记,成功成为了那个曾经“不想成为的人”。



 

然而即便如此,这样的呐喊仍然是有必要的,即使这个声音无比稚嫩。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年轻的个体对自我、对社会和对未来的思考,正是这样的思考参与着他们自身最根本的人格塑造。

 

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,人格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人格体现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品味和取向,丰满而自足的人格在某种程度上说,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。而对于青年人来说,若是课堂内只关心分数,课堂外只有搞笑和八卦,那么面对海量的信息,极易在选择的过程中模糊自身的价值立场,甚至迷失方向。

 

年轻人的人格塑造也是社会人文向度的反映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质,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,“后浪”们在完成着属于这一代人的人格构建。但相同的是,每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面临很多挑战和难关,肩膀上也总要扛起该扛的担子。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一切,这一篇篇同题作文中的赤子之心,或许就是他们最初的答案。


今天,不必为了读书而读书
看短视频,居然是学艺术?这种拜年方式,你用了吗?
来故宫,看场特殊的烟花
B站跨年,为什么满屏“爷青回”?


文字:张永群
栏目主持人:张永群
责编:王子墨
编辑:张雪瑜 孙岱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